“互联网+”,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,一些业界人士为之“喜大普奔”。近年来,互联网像点石成金的魔杖一般,不管“加”上什么,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:“加”商品变成了淘宝、京东,“加”货币变成了支付宝、余额宝,“加”手机变成了微信、视频通话,“加”出租车变成了滴滴打车、快的打车……很多人把它跟电的发明相提并论,并将互联网时代称之为一次新的工业革命。那么,“互联网+教育”,又会发生怎样奇妙的“化学反应”和深刻变革?爱镭仕小编今天就触摸、点击“互联网+教育”跟大家讨论。
众所周知,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多年来困扰中国教育的桎梏,学区房、择校生、占坑班等社会乱象,无不与此相关。这种不均衡表现在地域之间、城乡之间、校际之间,成为各级政府亟待破解的难题。其中,师资差距问题是难中之难。假以时日,即便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追上来了,教育“硬”差距缩小了,但师资、管理等方面的“软”差距依然存在。如何破解?互联网给出了一种新方法。
教育部日前发布的《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》显示,截至2015年11月底,全国6.4万个教学点全面完成了“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”,农村边远地区长期缺师少教、国家规定课程无法开齐开好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。陕西省所有教学点均已开齐国家规定课程;河南省90%以上的教学点能利用设备和资源开出音乐、美术等课程;福建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教学点比例较以前提高了21%。
“我快退休了,唱不好、画不好,更谈不上什么乐理知识、绘画知识了,音乐、美术课不能正常开,实在有苦难言。”安徽省青阳县酉华镇二酉教学点教师秦发青说:“现在好了,在线课堂屏幕里的专职教师教得既精彩又专业,还能和我们的学生互动,一下子解决了这个困扰多年的难题!”
强校伸出援助之手,用互联网拉近了与薄弱校之间的距离,在一个新的层面上,让教育公平前景可期。清华大学扶贫办主任黄丽介绍说:“清华大学的远程教学站已经覆盖了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的522个,附小的课堂就是通过这些网络,便捷、迅速地传递到3000多个教学站。”
大数据时代来了,互联网热切地“拥抱”着教育,教育这个古老而崭新的行业,正在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!
下一篇:指舞飞扬,多点触控的科技新时代